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外园林史

绪论

一、人类造园活动总论

世界园林体系

1、东方园林体系——中国、日本(佛教)

2、西欧园林体系——意大利、法国、英国(基督教)

3、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波斯、西班牙、印度

(伊斯兰教)

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史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阶段

一、生成期——先秦至两汉

园林产生与成长的幼年期,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

初步形成,相应的,皇家的宫苑、园林规模宏大,气魄宏伟,为这个

时期园林建设的主流。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

帝国处于分裂状态。意识形态上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百家

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相应的,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而佛教

和道教的流行,也使得寺观园林开始兴盛。园林艺术兼容儒、道、玄

等诸家美学思想而向更高水平跃进,奠定了中国风景是园林大发展的

基础。

三、成熟期——隋唐时期

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已不占主要地位,

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加健全、完善。意识形态方面,儒、道互补共

尊而以儒家为正统。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

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显示了其闳放的风度

和旺盛的生命力。园林的发展也相应的进入了成熟或者说全盛的时期。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独特风格已经基本形成。

四、鼎盛前期——两宋至清初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已经发育成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

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勃兴为传统的封建文化注

入了新鲜的血液,封建文化的发展已失去了汉唐的闳放风度,而转化

为在日益缩小的精致世界里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相应的,

园林的发展也由成熟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和进取精神的鼎盛时期。

五、鼎盛后期——清中叶至清末

清乾隆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已经

掩盖着四伏的危机。其后,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逐渐趋于解体,封建

文化也愈来愈呈现出颓废的迹象。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了前一个

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另

一方面,则暴露了衰颓的倾向,逐渐流于繁琐与僵化,丧失了前一个

时期的积极和开创精神。

第二章、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园林

先秦至两汉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即是其从萌芽、产生而逐

渐成长的时期。它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的1200多年的

漫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

第一节、园林的起源与最初形式

一、商朝已具备了营造园林的基本条件

1、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劳动产品已有剩余。

2、已有完整的国家机构,作为一个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已经

出现。

3、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等开始达到比较发达的阶

段(甲骨文已经出现)。

4、经济基础及技术、材料达到一定的水平,已有较先进的劳动工

具(青铜冶炼术)。

二、“园”、“圃”与“囿”

“囿”是就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

并挖池筑台,供作帝王贵族狩猎和游乐的用地。囿是田猎园,也是欣

赏自然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中国古代园林史》汪菊渊

三、小结:

中国的造园从殷周时期开始,最初的形式为囿,此时期的囿又称

为“上古朴素的囿”。

第二节、春秋战国的文化艺术与宫苑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阶级、

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文化、艺术风格丰富多彩,造园活动

也有一定的发展。

一、文化艺术

1、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

2、诗歌:《诗经》、《楚辞》。

3、散文:《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书,语

言都很丰富,说理透彻,文笔生动。

4、绘画:类型有壁画、帛画、版画等。

5、建筑:技术和艺术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6、城市建设:燕下都、赵邯郸、齐临淄等

二、造园活动

这时期,诸侯势力强大,各诸侯都在都邑附近经营园林,规模都

不小。

吴王夫差——姑苏台: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园林,功能也较为

完备,宫室规模